近日,互联网出现“大地震”,阿里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冲上热搜。
消息一出,阿里立即成为舆论焦点,各种猜测纷至沓来。很快,阿里紧急作出了回应: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公司业务一切正常。
平台反垄断的号角已吹起,监管越发严格
自今年11月起,互联网圈一直处于动荡中。
11月3日,马云被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上市被按下暂停键,无数人的暴富梦瞬间被浇醒,阿里股价顺势大跌。
之后,网贷新规紧急出台,蚂蚁ABS遭重创!同时,国内几乎所有从事联合贷款的金融科技公司,信贷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仅仅过了10天,《反垄断法》开始征求意见,“二选一”被明确定性为互联网垄断行为。
12月14日,反垄断第一刀落下,阿里被处以50万元的顶格处罚,一同被罚的还有腾讯阅文、顺丰丰巢。
不久之后,京东金融低俗借贷视频广告再掀波澜,扭曲的价值导向引来大众质疑,并被新华网狠批:“为了流量,不顾吃相。”
舆论下,京东金融和京东集团先后道歉。很快,蚂蚁集团迅速作出反应,快速下架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
短短两天内,10余家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而腾讯、百度、京东等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App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都消失了。
随即,蚂蚁集团旗下产品花呗调整了年轻用户的额度,不少网友反馈额度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
蚂蚁集团12月23日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所以本次阿里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一出,瞬间就引爆了全网!
种种迹象都透露出一个讯息:平台反垄断的号角已吹起,国家监管力度正在加紧。
充满着变数的庚子年,让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处于水深火热中,而阿里首当其冲。
阿里确实足够庞大,仅一个支付宝,就绑定了8亿用户。同样,腾讯、百度等这些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内独角兽的互联网巨头们,也掌控着市场上大部分的流量。
从阿里及其他互联网巨头入手,无疑有着敲山震虎的威慑力。
公平的竞争,才能换取市场的公平
从当年的腾讯360大战,到后来的滴滴快车补贴,再到如今的电商平台在双11购物节让商家站队,互联网巨头利用手中的优势,逼迫中小商家“二选一”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所以,反垄断首先就应该从最大的垄断企业开始。
早在12月11日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观点,并强调“公平以及创新”。
因此,选择这时候对阿里巴巴动刀,无疑在反垄断推进进程中有着标志性的示范意义。
结语
其实,实体零售企业本不怕竞争,而是怕互联网进入烧钱模式后的恶性竞争,以及借助其流量、资本优势一路碾压。这本就是不公平的较量。
而国家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巨头的监管,将给整体市场带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同时,随着平台反垄断监管越发严格,也给想要通过垄断去赚快钱的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