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谨防诈骗,这些套路要知道!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大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时,同时也存在着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甚至利用的风险。这就十分需要我们提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最大程度做好自我防护。
01常见六种手法
1“杀猪盘”网络赌博诈骗
“杀猪盘”是指一种打着交友名义,通过婚恋网站、聊天交友工具等筛选易上当人群,通过 “谈恋爱”获取信任,在确定“恋爱”关系后,再诱惑受害者至博彩网站投资,从而实施敛财的新型情感投资类诈骗,一般包括这样几类特征:
(1)相识于网络,有钱、有豪车;
(2)找一切借口拒绝视频、见面等要求;
(3)提及“博彩、投资、股票”等信息,为共创美好幸福生活,力邀受害人一起投资赚钱;
(4)投资转账后,网络蒸发消失……
2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
疫情期间,犯罪嫌疑人冒充工商、海关等,告知当事人涉嫌违法倒卖防疫物品,受害人为自证清白,向嫌疑人电话转接的公检法机关进行核实,通常核实结果显示为“违法”。为消除违法记录,受害人会求助电话那头的“公检法工作人员”。此时,嫌疑人便顺理成章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者在受害人电脑上植入木马程序,套取银行号码、密码、动态验证码,转走受害人账户内资金。
3刷单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招聘平台、QQ群、vx、贴吧等渠道推广广告,以开网店需刷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刷单,嫌疑人通常会让受害人购买指定产品,或要求其点击指定“山寨”链接下载刷单APP。受害人在刷第一单时,系统会小额返款,之后便强制下发刷单任务,在受害人完成相关任务,需要申请返现时,嫌疑人便以系统故障需要激活、佣金结算失败等原因要求受害人转账至指定账号激活账户。
4网络贷款诈骗
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办理小额daikuan、代办信用卡等钓鱼网站,以此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接着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对有意向者先收取200~500元不等的手续费,有些又称印花税(代办信用卡类诈骗还会向受害人邮寄一张假信用卡),然后又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实施诈骗。
5冒充平台客服贷款诈骗
犯罪团伙冒充“京东金融”“360金融”“小米金融”等平台的客服,针对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实施诈骗,以严查学生贷款,不注销将影响征信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注销贷款账号。此外,嫌疑人还会以贷款额度需清零、转账资金未达到平台额度等为由,诱导受害人从借贷平台大量借款转账至指定账户,达到诈骗目的。
6冒充平台客服退款诈骗
犯罪团伙惯用术语为“您购买的面膜铅汞超标会致癌,我们在收回商品,会给您双倍赔偿。”“您包裹所在的快递货车起火,我们是快递公司的,要给您退款。”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嫌疑人便让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vx,在退款赔偿期间,嫌疑人会以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账户被冻结等为由,诱使受害人转账或从互联网借贷产品中贷款给对方,以此达到诈骗目的。
02利用疫情诈骗
01冒充防疫人员
1.不法分子冒充使领馆或国内防疫部门,以开展“疫情流调”为名,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而后谎称受害人违反了防疫规定,不配合调查将无法回国,威胁受害人汇“担保金”。
2. 冒充防疫机构人员称可以通过“私人渠道”快速出具核酸检测结果,要求添加好友,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信息并付款转账,待你信以为真转账后才发现已被删除好友。
02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意外保险
群发关于“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的诱导短信,使得不少接种过新冠疫苗的群众信以为真,点击链接填写身份信息,不法分子则通过盗取个人信息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03“行程卡”小程序无法登陆
当你外出需要出示“行程卡”时,忽然发现无法正常登陆,接着手机便收到疫情扩散,行程卡查询量突增导致网络不稳定,点击链接进行查询的信息,当你点击链接后骗子即可获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
04售卖新冠药
骗子通过技术手段使来电显示为某某区疫情防控专线,同时自称是防控中心某主任,告知你健康码或检测报告存在异常,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尚在潜伏期,现有新冠药,每天坚持服用即可恢复健康,只需5800元三个疗程等话术骗取钱财。
诈骗本质都是骗取钱财
为避免财产遭受不法侵害
必须随时保持警惕
不随意告知身份证、银行卡等私人信息
才能真正防止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