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张对照表吧。不想计算的朋友,只要知道“每期还款金额、每期费率、分期总费用”中任一数据,就可得知任一笔12期(月)信贷产品的利率区间。想了解秒计公式的,请直接看第二部分。
秒计公式,下文有详解
相关术语含义:以借款10000元为例,每月还996元(其中本金833元+费用163元)。
本金:借款金额或者需分期的账单金额,上例为10000元。
每期还款金额:分期还款,每一期的还款金额,上例为996元。
每期费率:每期费用与本金的比例,上例为163元÷10000元=1.63%。
分期总费用:总还款金额减去本金(或者每期费用×12),上例为996×12-10000=1952元。
一、利率计算的基本知识
利息÷本金=利率,这是基本的利率计算公式。
但是,本金、利息、利率都是与时间密切联系的。利率的表述不能离开时间,它一定是某一时间计量单位内的利率,比如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因此,准确的利率计算表达式应为:
一定时间段内的利息÷同等时间段内的本金=利率,如下图:
标准公式
例子1:借款10000元,一年后还本金10000元+利息1000元,则这笔借款的年利率为10%。
例子2:那如果借款10000元,前半年还5000元+500元利息,再过半年又还5000元+500元利息,这笔借款的年利率还是不是10%呢?不是。这就是分期产品,这时候应该分成两笔借款来计算:1)前半年还的5000元,半年的利率为10%,折算成年利率是20%;2)后半年还的5000元,持有了一整年,利息也是一年的,它的年利率为10%。那这10000元借款的综合利率是多少呢?这有点复杂,后面图二有计算过程。因此,要注意以上公式中的分母——“同等时间段内的借款金额”,也就是本金,是指你在这个时间段内足额(谨记这点)持有的本金。
以下为两种典型信贷产品的利率计算过程:(如果理解不了,请跳过,后面有秒计公式)
一是:按月还息,到期还本
图1
二是:等额分期还本息
图2
二、如何秒计分期信贷产品利率
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上图2中关于“将12个月持有的本金,虚拟为在同一个月还了12笔不同金额的钱”的表述。没关系,如果理解不了,教你三个简单的口算方式:
(以下公式以借款按月分期12期为例)
公式A:以分期费率计算。
月利率(月分期费率)×10×2×1.1≈折算年利率
比如某笔信用卡账单分12期还,每期费率0.82%,则折算年利率约为:0.82%×10×2×1.1≈18%。
公式B:以分期总费用计算。
分期总费用÷分期本金×2×0.92≈折算年利率
比如一笔500元的花呗账单分12期还,12期合计需还款550元,那这个分期总费用就是550元-500元本金=50元,则折算年利率约为:50÷500×2×0.9≈18%。
公式C:以每期还款金额计算(实质是公式A的演变)。
(每期还款金额÷分期本金-0.083)×10×2×1.1≈折算年利率
公式C还可以用于快速识别高利贷产品(年利率36%):每期还款金额≈借款本金的十分之一的分期信贷产品(12期),年利率约为36%。大家可以用公式B交叉验证。
比如一笔1000元的借款,每月还100元(本金的十分之一),还12个月,年利率约等于36%。
注意,以上计算结果均为约等于,均以分期12期为例,用途是让你快速了解分期信贷产品成本。
公式ABC,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过验证(与以图2公式计算的结果对比、以及与银行提供的折算年利率对比)是成立的,误差较小,结果可准确到个位数。如果想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则应参照图2的演示计算。
三、借款平台经常忽悠你的两种方式:
一是化长为短:每日利息低至XX元、每期只需还XX元
如下图京东金条的借款页面:1000元借1天利息低至0.59元。看似每天不用还很多,实质折算成年利率是0.59元×365天÷1000元=21.54%。还觉得低么?所以,凡是看到日利息的,直接乘以365天就可计算出年利率了。
二是化整为零:每期费率是XX%、每期只需还XX元
如下图某信用卡账单分期页面:12期,每期费率0.82%。乍一看,好像年利率为0.82%×12≈10%,而营销员也一般会和你说“一年手续费只需1869.6元,不到10%”。好像是这么回事,但用公式A计算实为0.82%×10×2×1.1=18.04%,(根据前面图2方式计算应为18.17%,但下面第二张图的银行页面显示为17.69%,不清楚是否银行的计算逻辑另有隐情,但不影响精确到个位数)。
以公式B计算年利率为17.91%
以公式A计算年利率为18.04%
因监管要求,现在银行的信用卡账单分期一般会显示折算年利率,以便消费者清楚分期成本。但多数网贷平台就没这么信息透明化,而是尽可能让借款人不知道年利率是多少,或者让借款人觉得利率很低。以下是花呗的分期页面,你能计算出来它的年利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