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百分百
晚上好,同桌
我是制服少女
“花呗一时爽,还款火葬场!”这是我们常用的口头禅,已经步入2019年,却还在还去年的花呗。
支付宝,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软件了,该学会自己还花呗了。
之前很流行有个词,叫做“隐形贫困人口”,说的就是有些人表面上吃好穿好,但私下里其实很穷,欠着一堆花呗、网贷、京东白条没还。
其实他们大多不是真的穷,而是被花呗的阴谋坑了。
01
前几天跟正在读大三的朋友唠嗑,他说:“想看一眼年账单,没想到花呗额度提到了17250元”
我一翻,还真是!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花呗额度在悄然提升。
想到以前还没普及花呗的时候,啥都不能预支,只能天天吃土,觉得现在大学生借钱是在太容易、太方便了。
今年5月,“蚂蚁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就有提到:90后是花呗用户的主力军,占比达到38%,并且都是将花呗作为支付首选方式。
先预支后还款的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流,“下个月省一点,挺挺就过去了”的思想成为了多数人付款最后一刻的自我安慰。
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都乐于用花呗作为首选支付,直到还款那天才发现有多么生无可恋。
殊不知,信用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反噬。
花呗会给你造成一种“余额还有很多”的假象,一不小心就超支了。
02
@瑾妤 大四女生
我一般花呗每月固定消费在1k,额度调的比较低,允许自己留个应急的金额,就算不用花呗也吃得消,所以还是要看自己消费水平。
@大白兔agent 大一女生
正在上大一,之前有一次花呗欠了两三千,然后直接毁了我后续两个月的生活,天天吃泡面,都要吃吐了,好不容易还完以后直接关了花呗!从此下定决定戒了花呗,说实话花呗会放大人的欲望。
@打牌先扔炸 大二男生
花呗真是个无底洞,但我已经离不开它了。
@我的头卡住了 已工作
我每月底薪4000,但是靠着花呗,我的开销远超过收入,有时没钱还就到处找朋友借钱,真的发誓过很多次再也不用花呗了。可是没多久又忍不住,想着少花一点还是可以的,结果就反反复复无法自拔,月中潇洒9号发愁。
@梶浦喜孝 大二女生
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月从伙食费里抠出一点钱买衣服,实在太难熬了,同寝室的都有名牌化妆品,每次寝室集体行动,她们各个如花似玉,我就显得很村。后来用了花呗,感觉体面多了,她们都用TF、香奈儿,我总不能老用那两支MAC吧?最近想花呗分期入手iPhoneXS,至于还款以后再说吧,没有想那么远。
03
现在大学生贷款也太容易了吧?不需要抵押,没有稳定收入,就可以轻易贷到小额欠款。
但每当下个月快要九号的时候,就开启了无止尽的还钱之路。
这个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了上个月的花呗,但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很多同学又不得不找了兼职,再累再受委屈也得干,可怜的一点工资又填了上个月的坑。
朋友们都调侃,这么拼一定赚了不少钱吧?其实不是。
因为依赖花呗,掉进了提前消费的无底洞。
其实按兼职的拼劲,一两个月就能存起这些钱,但不同的是:
存钱买自己期待已久的东西,幸福感满满;花呗让你太容易得到,反而失去了成倍的喜悦,过后还要为自己的冲动负责,还款的时候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这时你才发现,除了透支的花呗,还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很难想象,一时的潇洒,却要用十二个月窘迫的日子作为代价。
04
去年双11,全国各大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年消费水平甚至达到了20000元,总额高达6000亿。
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市场,各路商家都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的分一杯羹。
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物化妆品上。
看了“花呗引起的惨案”,有人认为它不应该给大学生提供这么高的额度。
其实大学生花呗额度过万,确实是不合理,但是这项功能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大学生也同样享有这项权利。
区别在于在校学生还没有完全经济独立,并且相比社会人,学生群体更容易冲动消费。
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是很低的,每月只能靠生活费续命,过万的消费额度根本不适合学生。
05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简直就是心声:
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大学生都非常节制、理智的去花钱,但我们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值不值得付出代价,以及还款的承受范围。
罪魁祸首不是花呗,而是自己无限放大的欲望啊!
不如,趁现在,咬牙还掉你的蚂蚁花呗,骄傲的说一声,再见!
肌肉而已